|
1.内容提要
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关键。本书关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性,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:首先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规划设计经验,得到如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干预的启示;其次以南京为样本城市,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居住主体为研究对象,剖析其在规划和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;最后在前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,探索与城市共生的、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策略。 2.目录 前言/1 1导论/1 1.1中国的城市化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背景/1 1.2研究的意义/2 1.3研究创新点/2 2社会住房保障与城市发展/4 2.1基本概念/4 2.1.1城市化/4 2.1.2住房保障/6 2.1.3保障对象/8 2.2相关研究/10 2.2.1城市规划学对公共住房、城市更新的研究/10 2.2.2社会学对社会分层、社会冲突问题的研究/13 2.2.3城市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、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/15 2.2.4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土地和空间、住宅和福利经济的研究/16 3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的实践发展/19 3.1公共住房与城市化/19 3.1.1住房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话题/19 3.1.2公共住房——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主要策略/19 3.1.3各具差异性的供给模式/21 3.2美国的公共住宅/22 3.2.1“创新性区划”提高住宅品质和密度/22 3.2.2强调开发设计组织的重要性/23 3.2.3空间上分散可支付住宅/23 3.2.4重视与社区规划的协调关系/24 3.2.5向城市公共空间(街道)开放/24 3.3瑞典的公共住宅/25 3.3.1控制公共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/25 3.3.2推行住宅标准化和工业化/26 3.3.3鼓励住户参与规划、建设和改造/27 3.4日本的公营住宅与公团住宅/28 3.4.1高速城市化时期的规划措施/28 3.4.2小面宽、大进深的节地设计/29 3.4.3“nLDK”标准模式与精细化设计/29 3.4.4公有集合住宅的更新与团地再生/31 3.5中国香港公屋/32 3.5.1以公屋开发带动新城建设/32 3.5.2高层高密度的集约开发模式/33 3.5.3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效交通网络/34 3.5.4功能性公共活动空间/35 3.5.5Tenant Fitout模式的灵活适用性/36 3.5.6由内而外的工业化生产/37 3.6新加坡组屋/38 3.6.1规划先行、整体系统、不断发展/38 3.6.2选址成为关键因素/39 3.6.3规模不断缩小的“邻里中心”/40 3.6.4工业化生产和高效经济材料/41 3.6.5经济适用,不断更新/42 3.7分析与借鉴/42 3.7.1对比分析/42 3.7.2思考借鉴/44 4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/46 4.1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历程/46 4.1.1改革开放前的福利住房政策/46 4.1.2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制度改革/46 4.2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化的关联性/50 4.2.1城市人口、空间和产业/50 4.2.2来自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困境/52 4.2.3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新高峰/54 4.2.4长期性和特殊性/56 4.3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——城市发展中改善居住弱势群体居住状况的动力/57 4.3.1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得到保证/57 4.3.2居住弱势群体改变居住状况的机遇/59 4.3.3城市边缘地区空间效率的提高/60 4.4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——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/61 4.4.1以保障性住房推动新城开发/61 4.4.2缓解城区压力,有效抑制房价/62 4.4.3以保障性住房促进居住融合/63 5保障性住房的现实困境——以南京为例/65 5.1南京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/65 5.1.1从“住房市场化”到“兼顾保障性住房”(2002年以前)/65 5.1.2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(2002~2008年)/65 5.1.3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不断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(2008年以后)/67 5.2空间分布特征与总体发展趋势/68 5.2.1阶段性特征/68 5.2.2发展趋势/73 5.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/75 5.3.1城市化发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/75 5.3.2城市居住弱势群体的构成和产生因素/77 5.3.3城市居住弱势群体的主要聚居空间及特征/79 5.3.4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/83 6保障性住房实证研究——以南京为例/87 6.1现状调研/87 6.1.1居民构成特征/87 6.1.2交通出行状况/89 6.1.3公共配套/91 6.1.4住区环境/93 6.1.5住区规划/94 6.1.6单体住栋/95 6.1.7非物质层面/97 6.2形式与挑战/98 7基于城市化的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和标准/103 7.1保障性住房的技术政策建议/103 7.1.1充分的建设用地供应体系/103 7.1.2多层次的规划及实施体系/104 7.1.3完善的质量和建设标准体系/108 7.2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探讨/110 7.2.1合理确定建设比例/110 7.2.2独立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方式/113 7.2.3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建设标准/116 8基于城市化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策略/119 8.1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策略/119 8.1.1在新市区与近郊区的选址策略/119 8.1.2在老城区中插建、改造策略/125 8.2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强度控制/126 8.2.1以高层住宅为主建设保障性住房/127 8.2.2适当采用围合方式提高容积率/128 8.2.3充分利用架空底层和屋顶平台/130 8.2.4转换土地用途以集约利用土地/131 8.3保障性住房的住区规划设计/132 8.3.1空间结构/132 8.3.2交通组织/133 8.3.3配套设施/134 8.3.4公共空间/135 8.3.5城市界面/136 8.4保障性住房的单体设计要点/137 8.4.1面临的问题/137 8.4.2设计要点/139 参考文献/143 |
|
| ||||||
|
| ||||||
|
| ||||||
|
| ||||||